时间:2020-10-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艺风年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无数勇敢无畏有担当的“战士”们坚守在危险的最前沿,医院(医院)熊军宁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场战“疫”中,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独特的战“疫”篇章,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托举梦想,奋斗成就未来。

熊军宁同志的简要事迹

熊军宁,男,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年2月出生,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医院呼吸病房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医学会呼吸分会感染组委员、阜新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阜新市医学会结核分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辽宁省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的熊军宁,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从医30余年,凭着一颗满腔热忱的心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成千上万的病人解除病痛。年,他坚守在防治非典的一线,在隔离病房主持工作;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之际,正值他的孩子高考,母亲重病,但他还是一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作为甲流防治专家组成员,哪里有疫情不管什么时间随时参加会诊。面对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院征集救援队人员号召时,他第一个报名,自愿冲锋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出征当天孩子们写了一首《送父远征》,最后一句是“忍舍小家不负国,万千医者共担当”,写出了他的真实心境。

熊军宁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血液里流淌着革命军人家庭的“基因”,他将爱心铺洒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国家需要他冲锋时,他就舍生忘死地冲到第一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最美的担当。

1月26日(大年初二),熊军宁抵达武汉,不顾疲倦,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主动担负起医疗队队长职务,积极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研究诊疗方案至深夜,同时还时刻照顾比他年龄小的同志。工作第一天就接治24名患者,作为辽宁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他,工作量不少于年轻人一分一毫。为节约防护物资,穿上防护服他便坚持不喝水,不上厕所,甚至不吃午饭,工作结束后,浑身上下湿透,双手被泡的苍白。连轴转的工作,导致嗓子嘶哑,鼻子耳朵被勒得生疼。

在前线的55天里,他们辽宁救援队累计收治了名患者,期间有数不清的暖人故事。给他印象较深的,就是一个五十出头的男患者。这位患者此前病情发展比较曲折、前期治疗也不太顺利,加上眼睛有基础疾病发展致红肿流脓,叠加起来导致他刚入院时心态很焦躁,对康复失去了信心、一度想放弃治疗。对此,熊主任一方面帮助他树立信心,告诉他新冠并不可怕、配合治疗是可以治好的,眼病也不是大问题、对症下药可以快速见效;另一方面也劝说他不能只考虑自己,要有家庭责任感,告诉他生命不仅是个人的,更牵动着他妻儿老小的心,同时他给患者的家人打电话,请他们一起劝说和鼓励他。经过真诚沟通,加上眼病治疗快速见效,这个患者重燃起康复的信心,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感情升华到见到熊主任就喊大哥,病情也逐步痊愈。两次核酸检测也阴性,出院那天患者热泪盈眶对他表示感激之情,他连忙劝说不要激动、保护好眼睛。当患者走出大门的时候,回头对熊主任深深鞠了一躬。这让主任非常感动,他想这只是职责所在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得到患者如此高的礼遇。

多少天的辛苦与付出,多少天的疲惫与奋战,多少天的负重前行,在那一刻,他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亲爱的读者,请您上下滑动信封右侧文字条

就可以阅读内容了!

作为白衣战士,战役不停歇,我们就不会停歇!不管是哪里,若有战,召必回!不畏困难、冲锋在前、恪守初心、奋战到底!他说“人终有一死,我不想做英雄,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鲜红的手印和坚定的请战词……无需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跌宕的情节,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无声,至爱无言!

~END~

编辑制作:佟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