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www.paisufa.com/

作为考生增分的有效利器,错题本可以帮助高三考生认真总结和提炼错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错题本这一考生私人订制的复习宝典,不仅包括对复习中“疑难杂症”的重新理解和整理,而且包括记录“容易出错的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其承载的作用既是对知识的全面分类梳理,更是重点、难点和精点的集合。本期特邀具有多年高三备考复习指导经验的各学科老师讲解错题本的建立方案,同时,为考生展示优秀的错题本实例,帮助考生建立好属于自己的“错题本”。

数学科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数学教师/贾薇

错题本的建立

一、选什么样的题

选题要“精挑细选”,不要“事无巨细”,要精选没思路或者思路出错的题目,选取有难度或有针对性的题目。(1)思路错误或没有思路。这类错误是错题本最应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数学不好、不入门的考生最头疼的。(2)错题本还可以收集一些重要及有趣的题,即便自己没有犯错,如果发现一些新鲜的试题,记录下来也会有所收获。

二、包含什么内容

(1)题干。以最精简的文字进行抄录;也可剪贴,节约宝贵的复习时间。(2)正确解题方法。包括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多种解题方法等。(3)要点备注。①错误原因,分析自己当时哪里出错,对错误的原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如概念模糊、忽略了使用的条件范围等,努力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②具体分析是哪里没有思路,如有的条件不会用,可追踪思考这个条件的等价形式等,要抓住解题思路的关键步骤,而且能够举一反三。

三、怎样归纳、汇总

(1)知识结构型。将所有错题按学科的知识结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例如集合部分、函数部分、立体几何部分、解析几何部分等,解析几何部分可以细化:直线与方程、圆的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等部分。

(2)原因型。将所有错题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如忽略隐含条件、概念混淆不清等。

错题本的使用

1.及时整理,贵在坚持。遇到好题、错题先标记好,利用零散时间再整理。正视错误和困难,尽快解决,避免遗忘和懒惰。2.时常翻看,定期总结。考生平时要定时看错题本,总结这一阶段的错误。大型考试前15天集中将错题再做一遍,避免类似的错误。3.强化错题,对症下药。清楚自己的易错点之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难题,强化练习。4.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整理的错题本交换学习,看看有哪些易错点是他整理了而你没有注意到的。

错题本实例

物理科

阜新市实验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石浩

错题本的建立

一、错题筛选

对于非知识结构性错误,如:看错、抄错、算错、写错、跳步等问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只需写上错误原因,提醒自己在平时训练中加强行为习惯训练,提醒自己不要在这些地方再犯错。可记录以下几种错题:

1.会做却因为其他原因做错的题

这类题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出现问题,比如概念理解不到位、适用条件不明确等。2.不会做且是重点和难点的题这类问题往往是未能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的知识点,但是却不知道问题的切入点在哪里,有些试题具有开放性,不同条件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内容丰富

制作错题本不能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预防类似错误的办法,力求省时高效、言简意赅、灵活性强,复习方便,可随时删改更新,使得薄弱点和易错点一目了然。错题本还可包含以下内容:

1.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仔细分析总结该题所涉及知识点在知识网络中所处的位置、题型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2.易错点及出错原因分析分析清楚这个题目,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哪儿出错了,该去怎么想,复习时不断地强化欠缺的东西。例如:追及问题中能否追上的条件,矢量规律式中矢量方向的处理,机械能守恒的含义并非只是初、末两时刻机械能相等这一类问题,通过对错误原因的分析、总结,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才会减少失误和丢分。3.隐含条件的挖掘物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恰能”“刚好”“轻质”等一些关键词,对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错题难度标注科学有效的标记会为以后应用错题本带来更多的方便,随着学习的深入,试题难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已攻克的错题,可以标上“难度已降低”的符号或将其从错题本上删除,使错题本由厚变薄。

三、怎样归纳、汇总

对错题系统汇总、对错题精准定位和分类,这样做更容易让考生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根据如下两个模块类型整理错题本。

1.功能模块型

将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如物理概念理解错误、忽视物理公式适用条件的错误、逻辑思维错误等。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答题技巧,针对错误点找一些相类似的题进行训练,每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与灵活性一定会得到加强。2.知识点模块型按错题知识点所在章节进行整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晰,薄弱点、易错点和突破点一目了然,这是考生最常使用的一种归纳整理方式。错误类型相同的归集在一起,找出共因,采取相应的纠错补救方法,若配以标签索引,更便于以后查找。

错题本的使用

要将错题本作为学习工具融入学习过程,将错题本作为学习的一项内容。一、定期翻阅做题之所以出错,大多因为知识点不扎实,所以对待错误要经常“回顾”,错题的翻阅与重做会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以后再遇到同类问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二、二次整理与补充要把控好错题的数量,通过重做错题,对于确实已经掌握了的题,可以适当删减,通过错题分级,逐个“消灭”,让错题质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少。错题本也需要不断完善,错题本既要温故又要知新,错题后面要留有空白地方,用来重做或以后拓展。

错题本实例

地理科

辽宁凤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地理教师/唐军赫杰

错题本的建立

一、错题的摘抄

当天的错题用黑色笔按照既定顺序抄写(或粘贴),所有的错题连带做错的部分全部照抄。抄错题的时候,最好将以下信息也记录下来:①时间;②错题的出处(哪一次测验的哪一份试卷);③错题的分值;④扣分值。以上工作也可以请家长帮忙。

二、解题的误区

这里说的误区是在解这道题时的全部思想活动,包括对题目条件的分析、初步的想法、推导过程等,尤其是卡了壳、出了错的部分,更要着重详细地记录下来。

三、正确的解法

习题解答给出的标准解法一定要抄录下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基础还不错,那么对于做错的每一道题,都要争取得出更多的思路;而精益求精的话要做到的就是能够举一反三,也就是找出与这道错题题型或思路相似的其他1~3道题,把在研究错题时得到的经验和技巧在新题上加以运用验证。不过,自己单独完成这部分的难度不小,可以请老师帮忙找题。

四、总结的反思

记录完了上述三项内容,最后还得有个总结归纳的部分,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出题者的要求还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环节做得还不够好,以及从这一系列对错题的研究中收获的经验和技巧。

错题本的使用

一、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就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二、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同学之间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得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三、及时更新每周或两周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该重做错题本,并及时清除“前错题”。开始时,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题会占大多数,但日积月累,这类错误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做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不容易再犯错。

错题本实例

政治科

大连市开发区第八中学政治高级教师/阎霞

错题本的建立

不是学习中的所有错题都需要整理在错题本上,而是应该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试题,能够体现考生知识上或者思维上存在问题的试题。有的考生出现错题,总结原因时经常会归结为马虎。其实,马虎背后隐藏着知识上的、思维上的不准确,所以需要深刻剖析自己的错题,不要讳疾忌医。建议考生建立错题本时,能对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可以根据错误原因、章节学习顺序、解题技巧等情况进行分类。下面介绍按照错误原因分类的错题本建立方法:

一、概念原理混淆

明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科的基本要求,是整个学科知识构建的基石,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高考要考核的基本能力。错题中凡是属于概念混淆、原理不清的题一定要认真整理,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明确概念,掌握原理,进而应用。事实上,考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误区是失分的致命原因,也就是说,有些题目尽管相同或相似,但因为考生对题目考核的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失分,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有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并对其相同、相近的知识多加以区别、比较,全面认识和理解,才能尽量避免类似错误。

二、知识结构混乱

政治学科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存在于一个链条中的点,因此,需要考生对于知识点间的联系要有完整、清晰的把握。考生可根据错误问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错题整理方式。知识范围上的问题,例如,分不清唯物论和辩证法,一定要在错题本中整理出知识框架图;逻辑关系上的问题,例如,“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这里的错误是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要条件,需要考生在错题本上划出关键词语,并补充还需要什么条件。

三、热点材料不清晰

高考试题通常以最鲜活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这就要求考生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