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下旬起,内蒙古满洲里突发疫情波及多地,近期,沿海、边境地区频现病例,当下国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了应对疫情的政策。辽宁、黑龙江、北京等地对主动检测为阳性人员、主动接种加强针人员、举报防疫线索人员采取了奖励举措,其中,最高奖励金额高达5万元。 各地奖励情况一览 黑龙江哈尔滨:主动核酸检测检出阳性的奖励1万元 12月2日,黑龙江哈尔滨发布第40号公告称,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以及自觉身体不适,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员,经核实后奖励1万元。 黑龙江伊春:疫情防控有奖举报,最高5万元 12月4日,黑龙江伊春发布公告,进一步加大全市范围实行冬季疫情防控有奖举报力度。对于六种情况:自境外或国内涉疫城市抵(返)伊春市人员,隐瞒国内涉疫城市旅居史、接触史、暴露史,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次密接触者,本人不如实向所居住社区(村)或工作单位报告,或未按要求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期间故意脱离管理场所或私自外出活动的;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冷链食品、货物的人员;进入我市公路载客的车辆,逃避疫情防控检查的乘客和司乘人员;有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非法走私货物,野生动植物制品、标本的人员,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最高元人民币奖励。 对于经营场所不按照疫情防控规定落实场所消毒、通风、人员间距和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要求,进行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元奖励。 辽宁阜新:对主动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员奖励2万元 12月5日,辽宁阜新市发布通告: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以及自觉身体不适、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说明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员,经核实后奖励2万元。 这不是阜新第一次“重奖”,早在今年8月5日,辽宁省阜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发布通知,凡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具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可疑病例,并按要求上报转诊,最终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或确诊病例的,每例奖励由原定的6万元提高到10万元。 河南南阳:疫情防控线索举报有奖,最高奖励1万元 12月6日,河南南阳发布关于实行疫情防控线索有奖举报的通告,对刻意瞒报近14天内有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入宛返宛人员等十大范围主体悬赏,对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给予首位线索提供人奖励-元人民币;对举报人提供举报线索查证后,被举报人经核酸检测确诊阳性的,奖励举报人元人民币。 善政还是懒政?网友意见不一 多地发布针对疫情的奖励举措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主动检测本来就是公民义务,这些钱是否更应该奖励给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 很多网友认为,主动报告和检测是应该的,这种奖励给人感觉“怪怪的”。还有网友担心会有人为了奖励故意感染病毒,钻空子赚钱。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举措值得肯定,奖金会起到激励作用,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相比后期防疫成本来说,这是笔划算账。 专家:“悬赏式防疫”是治理创新 据新京报报道,北方工业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睿志接受采访时认为,由于当前的疫情是小范围暴发,核酸检测也是分地区、分批次进行。通过悬赏使那些尚未纳入集中检测的可能感染人员积极参与检测,可以使防控网更加严密。行政动员下的集中检测如果是“刚性”措施的话,以悬赏的方式激励公民主动检测则是一种“柔性”措施。刚柔相济,有助于使这波疫情早早被控制。周睿志进一步指出,悬赏所包含的行政奖励是一种授益行政行为。在以往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地政府主要采用限制性措施,哈尔滨采用了悬赏来实施防控,其实是一种治理创新。我国的疫情防控可能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应当鼓励各地政府不断探索新措施新方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不断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 光明日报认为,用“重金”来激励居民主动检测的做法,是一种对于疫情精准防控措施的摸索,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当下变异毒株时而突袭,要确保捏紧防控这根弦,仅靠道德上的倡导或是单纯地说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新冠疫情不可避免地给国内经济运行带来了冲击,奖励固然带来不少争议,但其吸引眼球,也恰恰是直白地点破了很具体的难处。随着国内疫情的实时变化,各地政策也在随之调整。一份有针对性的政策可以充分调动民众的主动性,加之有效科普公民的疫情防控知识,或许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潇湘晨报记者周盾综合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