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种子天下”可以订阅! 种子天下宣传广告 《农资导报》种子天下记者跑两会 为您带来现场最新一手报道! 今年两会,乡村振兴是热点话题。 热点讨论一:“十年九旱”怎么办? “过去四年,我生活的阜新市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70毫米,只相当于雨量充沛地区的一场大雨。”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蒙县果树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冯艳玲一席话引发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热烈讨论。 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生产一线的代表,冯艳玲说:“十年九旱是辽西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2014年至今的四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70毫米。打浅井已无济于事,70米深井虽能出水,但导致农民房前屋后的井干了。种大田的农民基本挣不到钱。” “艳玲代表反映的是辽西地区的普遍情况。干旱地区种什么?这是一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文章。”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郝春荣接过冯艳玲的话说。 “种植饲料是一个突破瓶颈的好选择。饲料对于用水量要求不高,而且辽西地区养殖业有基础,上下游产业可以无缝衔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农委主任陈健表示,相比于一亩玉米最多500元的收益,粮改饲是阜新等干旱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举措。 “养殖业发展起来后,相关配套服务的农事企业也要跟上。牲畜的粪便利用好了是有机肥,随意倾倒就变成了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韩秋香补充说。 郭凯代表来自辽宁比较富裕的盘锦农村,他说:“除了调整种植结构外,因地制宜发展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郭凯说,多数西红柿三块、五块一斤的时候,盘锦的碱地柿子因口感佳、营养足,论个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和碱地柿子一样,辽宁还有很多像人参、林蛙、杂粮等品牌农产品。郭凯说,这些得到市场认可的特色农产品卖上了价,得到实惠的农民自然会在品质上继续下功夫。标准化种植,严控农药化肥施放量,最终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过去两年,辽宁省积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设施农业。代表们纷纷表示,调结构的过程也是政府做好服务的过程。 郝春荣说,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较大,急需金融部门给予门槛低、效率高的融资支持,此外,各级政府也要提供好路、电等基础设施服务,减轻农民的负担。 人多地少是中国农村短期难以改变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说,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农业后,更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人应该有新的出路。除了进城务工外,还应该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寻找致富的机会。 郝春荣说,乡村旅游是广大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致富道路,但辽宁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农家乐很多,但吃顿饭就走了。今后,我们要形成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产业链,让对乡愁依恋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农民代表在会上 热点讨论二:如何破解钱、地、人难题?“将来还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3月8日上午,山东代表团审议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顶层设计。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未来5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开好局、起好头。 “中央提出乡村战略20个字、5句话,非常鲜明具体、瞄准了小康的短板。我以为,这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在农村的具体体现。”3月7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韩长赋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又做了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将来搞农业不仅有干头,还要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农民从身份称谓将回归职业称谓。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还拥有优美环境和田园风光。” 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韩长赋也坦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必须解决好。虽然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在减少,村庄也在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也没有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三农”是未来3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短板,也是未来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短板,因此要把“三农”问题挑出来加以解决。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重点是解决质量问题。”据韩长赋透露,今后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让农民在现代农业过程中有获得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制度性供给”的概念下,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一系列熟悉名词都被涵盖,“通过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逐步地清理出去,保留行之有效、未来还要继续坚持的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说的要“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非常赞赏:“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得既关键又及时。” 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袁延文则认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他提出要制定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做活土地文章,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 不难看出,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钱、地、人三者的关系就成了关键因素。 “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3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说,首先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预算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其次,财政支农资金要体现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在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投入。 “当前,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要求紧迫,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创新,要让农业回归绿色的本色。”据韩长赋介绍,农业部正在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合理利用资源的制度。 比如,在农业科技方面,韩长赋说,过去科技研发重点是围绕增产,今后要调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大力支持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 “同时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让人民群众对资金如何使用、使用的效果心中有数,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胡静林说。 言及如何解决“钱”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方中华建议,国家、政府要出台促进村集体收入的具体举措,公共财政应该向农村倾斜,这是很重要的。 在村镇资金方面,民革中央建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建立村镇污水治理专项基金,逐步建立“中央补贴、地方筹资、有偿使用”的资金保障渠道。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农工党中央建议建立多种农业补贴机制。 要想发展农业生产,还必须解决“地”的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加强农村土地置换的顶层设计,通过土地整理,能置换,能统筹,一二三产能融合,农民就增收了。 “中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将再延长30年,这个政策安排与中国的第二个百年战略构想在时间节点上高度契合。”韩长赋称,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中国将探索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方法。“我们正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拟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做好蓝图规划。”韩长赋说。 对此,浙江代表团刘建明表示,乡村振兴,根基在产业振兴,关键靠人,特别是新型农业人才。如何克服当前农村人才留不住,新型农业人才相对不足等问题,的确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相应扶持力度。 而全国人大代表孙军提出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人才振兴是关键。他建议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农村人才瓶颈的问题。多部门联动,使有志于从事农业的大学生、农科人员或返乡农民工去孵化成农业产业链上的一个经营者、企业主。 同样,全国人大代表李勤建议,实现乡村振兴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在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出台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回乡当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 热点讨论三:如何围绕特色做文章?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团审议并向境内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福建省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快特色农业建设,为壮大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于伟国代表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在八闽大地留下了许多创新实践和系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福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提出福建要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思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于伟国代表说,福建的特色现代农业,特在产业发展,着眼培育全产业链,到年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特在品牌培育,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供给,逐步形成了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建百香果等全国知名品牌;特在质量安全,坚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筷头”的全链条严监管、全过程可追溯,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特在人才支撑,一方面坚持“派下去”,实施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制度,一方面积极“引回来”,鼓励农民工返乡、大学生下乡创业创新;特在闽台合作,高水平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于伟国代表表示,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热点讨论四: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需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现代农业。 根据《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年,崇明区将建设成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这些年崇明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自然湿地保有率38%,森林覆盖率24%,河湖水面率9.54%。根据规划,到年这三个数字将变为45%、35%和10.3%。唐海龙认为,崇明不仅要制造生态产品,创建生态环境,还要打造生态服务,以此带动整个生态产业发展。“这需要我们改变整个生产方式。生态产品都是动物或者植物,可以说,制造这些有生命的产品,制造要求更高,因为它们与环境不断在变化。”他透露,目前崇明正在积极引进优质的农产品制造商,打造生态服务品牌,对标世界级生态岛,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比如韩国济州岛,有效土地面积比崇明岛其实小很多,但被打造成了一个购物天堂,广受世界游客的欢迎。我相信,崇明也可以,制造不用化肥的农产品,从少施农药到不施农药。大田野就是我们的购物商场,有形的资源是农产品,无形的资源是空气、阳光和环境,崇明将会成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之地。” 来源:新华社、华夏时报、经济日报、澎湃新闻等 种子天下协办单位: 安徽茂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谷顶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瑞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咸阳撒可丰复合肥有限公司 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合作企业火热招募中...) 长按上方图片 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