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许多怀揣着梦想的学子即将步入上一级学校。然而,对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家长而言,经济贫困却成了求学路上的“拦路虎”。 如何确保贫困学子顺利上学?记者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我省、市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资料图 十年,全市总计扶助贫困学生 30万人次以上, 捐资助学总资金达7亿元 阜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各级各类在校生19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贫市。 如何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一直是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 年,我市成立了阜新市扶贫助学领导小组,建立了扶贫助学协调工作会议制度,并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县区、乡镇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至此,我市形成了市、县、区和学校(园所)三级评审的资助工作格局,确保全市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协调进行。 我市虽然财政紧张,但在资助资金配套上开通了“配套资金无条件预算、助学资金无障碍拨付”两个绿色通道,全额预算、及时配套、不留缺口,开创了我市此项财政工作的先例。 为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我市不断完善资助体系,资助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也在适度提高: ——年我市实施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13万人; ——年落实了高等专科学校奖、助学金政策。每年有多名学生享受资助,共资助资金多万元; ——年落实了普通高中助学金和部分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高中阶段资助政策每年惠及学生3万多人次,其中普通高中资助资金万元,资助学生2万多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万元,资助学生1万多人次,中职免学费资金万元,免学费多人。资助比例在全省最高; ——年我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目前全市共办理贷款人次,资金1.9亿元,圆了众多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年我市启动了学前教育资助工作,目前共得到省学前教育资助奖补资金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幼儿0余人,极大地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顺利接受学前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年启动了孤儿免学费政策,每年39名孤儿获益,资金10万元; ——年启动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每年惠及学生名,资金98万元; ——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住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全市共有名学生享受,标准小学元/年/生,中学元/年/生。 十年来,全市总计扶助贫困学生30万人次以上,捐资助学总资金达7亿元,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高中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2%和99.7%,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都能顺利入学,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资料图 从幼儿园到大学, 完善的资助政策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我市一直把扶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作为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建立并完善了城乡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的全程资助、全面覆盖的扶困助学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市教育局下发了《阜新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目标,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不同金额的助学金。 一、学前:免收保教费+资助金 1、政府资助: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 2、幼儿园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具体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 3、社会资助:各地建立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捐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二、义务教育:寄宿学生有补助 1、免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国家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正版学生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可以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元、初中生每生每年元。 4、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三、高中:免收学杂费+助学金 1、免除学杂费:从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2、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3、学校资助: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 4、社会资助: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四、大学: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当年考入全日制高校的学生(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学生),优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应贷尽贷”;在高校学习期间,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平均每生每学年元),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确保当年考入全日制高校的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入学;探索建立对贫困家庭经济收入特别低,本人毕业1-3年没有正式工作的毕业借款学生,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相关救助机制。 记者 张玉飞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