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开始在敖包前演奏各种乐器,唱歌、跳舞,尽情娱乐。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一首动听的《敖包相会》,从草原红遍大江南北,唱遍了世界。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出生在今阜蒙县的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也正是这首歌曲的广为传唱,让玛拉沁夫故乡的关山旗敖包以及蒙古族祭敖包的古老习俗,更平添了几分神秘、美丽、浪漫、迷人的意境。

敖包,是蒙古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地和永远的图腾,也是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早在十七世纪上叶,古老的蒙古贞部落从河套地区东迁来到今天的阜新地区。伴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他们祭祀敖包的习俗。从年土默特左翼旗建立开始,首任旗扎萨克善巴便将全旗祭祀天地之神灵的地点选在了“圣魂之山”,并在这里的西峰之巅建起了旗敖包。

从此,每年七月初二,蒙古贞民众聚集到旗敖包前,举行隆重盛大的祭敖包活动和“那达慕”大会。这一传统民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的七月初二,已经成为了当地群众心目中一个极为殊胜的日子,一个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

《绥远统志稿》记载,土默特旗有官祭敖包之俗,作为全旗最大的祭祀。可见,关山旗敖包,早已成为当地民众世代守望的心灵圣地和精神家园。

老人们介绍,每年七月初二祭祀日到来之前,人们都会把敖包用各色彩旗、彩带装饰一新。祭祀日当天,旗扎萨克率领旗府官员都来参加,远近百姓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敖包前。

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开始围坐在敖包前分享酒肉,演奏着各种乐器,唱歌、跳舞,尽情娱乐。临近的村子里,还要搭起超大号的“满金”大锅烀肉粥,供参与祭祀的人们享用。同时,借助祭敖包而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也将在敖包附近隆重举行。

“蒙古民族创造了敖包文化,而敖包文化又陪伴了蒙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历史,堪称是世界民族文化史上一道非常柔情的风景。”玛拉沁夫讲,“蒙古族人民借助敖包节充分地向苍天、大地、山川和祖先表述他们内心的感念、祈盼、祝福和寄托,与天、地、山川、祖先进行心灵对话。那一刻,连空气里都充满和谐的气息。蒙古民族大气磅礴的精神文脉皆凸现于斯!”(记者刘丹)

来源:阜新新闻网

更多推荐:

习近平“两会”说

我市组织收看收听省电视电话会议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脱贫工作务必务实扎实真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辽宁省阜新市不断尝试新方法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这个难题交上一份新答卷

“书香阜新·为你读书”即将启幕

内容转载自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白癜风用什么药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