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前不久去市第五中学了解校园足球发展状况时,看到刘可新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训练。校长厉彦广说:“刘可新对足球的热爱就是痴迷,没有刘可新,五中的足球就没有今天。”

初见刘可新,记者感觉他是一位内向安静的男子,话语不多,很难让人将他与足球联系在一起。但一提起足球,他顿时像变了一个人,两眼放出特殊的光芒,话匣子打开便一发不可收。

他对足球的狂热与痴迷,充盈着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刘可新小时候就一直抱着足球疯玩。

年出生的他,记忆里满是华东镇那片宽敞的河套草场。刘可新每天一放学,就抱着足球来到草甸子踢球。他们用石头摆球门,没有边线,宽阔的草坪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足球经常会被他们踢进河套里、踢到草垛上,捞球、抢球也成了最快乐的场面。从那时起,圆梦足球的种子深深埋植在他的心田。

上了初中,从来没正式学习过足球的他遇到了恩师方旭东。学校组织的足球赛让刘可新的足球特长得以展现,后来他也因此被特招到海州高中,专注学习足球。

方老师的指点让刘可新的人生有了方向。经过多年刻苦训练,年,他通过单招被沈阳体育学院足球专业录取。由于当时小球盛行,很多人都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等专业学习,足篮排三大球专业很难就业。四年的大学生活,刘可新虽然系统学习了足球专业知识,可是对未来却感到十分迷茫。即便如此,他对足球的热发程度却只增不减。

年大学毕业后,为了生计,刘可新卖过鞋,做过保健品销售,还到快餐店当过后厨。其间,他经常到海州高中带足球特长生训练。没事儿就会背着包,到市内一些足球场上与认识不认识的业余球员酣畅淋漓地踢一场球,打发寂寞的时光。

年12月,刘可新终于得到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到市第五中学任专职体育教师。有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刘可新工作起来十分认真。为了活跃孩子们的课堂内容,他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练操。一有机会就和学生讲自己踢球的故事,并针对学生喜欢足球的特点,安排一些游戏和训练。年,刘可新接七年级新生,发现许多有体育天赋的好苗子都喜欢足球运动。于是他萌生了创建一支校园足球队的想法。他和时任校长付慧贤讲,只要给他一间能换服装、放器材的教室就行。在校领导支持下,当年10月,刘可新创建了第五中学首支足球队。

此后,清晨他总是提前一小时到校;晚上至少延迟一小时离开。一年四季,球队早晨一小时,下午一堂课,平时晚上和周末,坚持训练,雷打不动。

建队之初,缺乏训练器材、装备。刘可新自掏多元购置标志筒、分队服、敏捷梯。学生们晨练,他经常买来早餐,不让孩子们饿着训练。

几年来,他一直坚守两个“决不”:决不向学生收任何费用;决不向学校要任何补助。为得到家长支持,他下班时间和休息日去家访,有的队员家去了多次,家长感动地说:“有这样的老师,孩子去训练,我们放心、支持。”

为获得班主任信任,他主动做多个班级副班主任,帮助管理班级,组织开展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为了不耽误队员的文化课,学校也出台规定,文化课成绩好才有资格踢球。学生为了能踢球,都认真学习。这样的激励,老师学生都欢迎,一举两得。

经过刘可新不懈努力,足球队不断壮大。现有队员50余人,其中女队员16人。

工作中,刘可新给自己的工作定了方向:踢球,不是为上级输送队员,也不是培养专业球星,而是教孩子做人。

学生中有个出名的“皮子”叫刘洋,人聪明,就是不爱学习,专爱打架惹事,成了学校“小霸王”,家长老师很头疼。可他特别喜欢足球,刘可新抓住这一点,耐心指导他训练,培养其品德修养,从入场与对手握手、尊重裁判、退场鞠躬到帮助队友、敢于担当、不怕吃亏、团结合作,事无巨细,时时教诲,还引导他在学业上掌握方法,迎头赶上,甚至请各科老师给他“吃小灶”。长期培养,刘洋成了品学兼优又有足球特长的好学生。年,他以全年级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实验高中。

还有一个叫郑伟的学生,曾是一度破罐破摔的“劣迹生”。刘可新主动找他,耐心指导他踢球,给他生活上的帮助。孩子父母离异,他用足球抚慰孩子心灵;孩子家庭贫困,他买来整套训练服;孩子少年贪长,他给孩子带来营养餐。多年调教,锻炼出郑伟专注刻苦、迎难而上的毅力。年,他考入沈阳建筑工程大学;年,以裁判员身份,参加了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裁判工作。他的励志故事在五中广为流传。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刘可新的教育理念始终在强调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育人内涵。

热爱,就要纯粹。刘可新单纯内敛,对于足球的执著痴狂却让他尝尽酸甜苦辣。

为了学校足球队,为了足球梦,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平时训练,外出打比赛培训,他把所有的家务都推给了妻子,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似乎与他无关。

好在妻子和家人对他坚决支持,毫无怨言。老父亲曾突发心脏病,住院一周,家人竟然没告诉正在打比赛的他;孩子生病住院,他也不能亲自照顾。好多次,身为护士的妻子还主动赶到赛场,义务当“队医”,义务组建“拉拉队”。

这个足球狂工作起来也不要命。一天晚上,训练结束回家,刘可新觉得浑身发冷,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竟昏了过去。怎样被抬上医院,怎样打针输液,他全然不知。

但最让他感到痛苦和内疚的是,年妻子重病确定做手术时,他正在营口参加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不能中途离开。回到家,看着病重的妻子,他无语泪先流。但明事理的妻子依然嘱咐他,别耽误工作,别耽误孩子们的训练。

妻子术后养病期间,刘可新依旧坚持早训和正常教学。校领导和同事们谁也没看出来,其实他的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

除了练,刘可新对校园足球运动做了更深入的研究,还琢磨出一套大部分为脚部动作的校园足球操,在区运动会上一上演,闪亮了全场。

刘可新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更有有理有据的理念。他带领的球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严谨的课堂教学,甚至为推广“校园足球”,他还一直坚持给每个班级上足球理论课。

冬冒寒雪,夏顶骄阳,几年来的摸爬滚打,五中足球队也陆续取得骄人战绩:年球队首次出战“谁是球王”争霸赛,拿到阜新赛区青少年组第一名,并代表阜新出征省城。此后,连续拿下—年辽宁省校园足球联赛北部赛区亚军、季军;年阜新市中小学生足球赛冠军;进入“我爱足球”辽宁赛区少年组比赛八强;获辽宁省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活动雪地足球和室内足球比赛第五和第六名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我市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校园足球友谊邀请赛,荣获季军。这期间,第五中学被评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与此同时,刘可新的事迹在教育行业传开,各级“优秀共产党员”“业余训练先进个人”“校园足球联赛优秀教练员”“师德标兵”以及“最美海州人”的荣誉接踵而来。

刘可新成为五中“特色育人”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也成为第五中学圆梦足球第一人。

刘可新告诉记者,他感恩足球,是足球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找到了人生支点,体现了他人生的价值。他感恩身边所有人——

“校园足球如果没有校领导和同事支持,是发展不起来的。成绩取得,有赖于校园给我的平台,有赖于领导、同事和家长支持,还有赖于市区教育局对校园足球的重视。足球给了我一切,我还将把一切回报给它。”

稿件来源:阜新晚报/陈力华

编辑:吕明朕

审核:宋立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