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将睦邻文化“种”进千家万户 7月21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查干哈达村第届睦邻节开幕。全村人同吃一锅粥,同唱一首歌,度过一个友爱和谐的民族节日。由睦邻节衍生出的代代相传的村训和调解矛盾的常设机构——老年人协会,让这里生态优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平安村和状元村。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阜新市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过程中,深入开展“邻里相亲,共育文明”活动,积极打造“睦邻文化”品牌,为推进阜新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传承了二百余年的睦邻节 7月21日早晨7时刚过,70岁的王桂芹老人穿戴整齐走出家门,坐上儿媳妇的电动车,来到查干哈达村西头忽热土山上的广场。村民在广场旁支起四口大铁锅,燃起柴火,烧水煮粥。侯秀华十多年前开始负责制作睦邻节专用的莲花粥,今天她带了7个人,清晨5时许就到山上准备。“今天煮粥用了公斤大米、50公斤肉馅,足够上千人敞开儿吃一顿了。” 上千名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陆续向广场涌来。王桂芹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眉眼带笑地观看着由村民表演的安代舞,“年轻那会儿,我也经常在睦邻节上跳安代”。 9时整,睦邻节正式开幕。村党支部书记吴秀英告诉记者,查干哈达村年建村,年村里许多新生儿染上麻疹、天花等传染病。为了战胜病魔,全村人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相互照料,终于根治了传染病。村民为了纪念这次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壮举,也为了时刻提醒后人珍惜邻里之情,特意设立睦邻节,一直传承至今。 开幕式上,极具蒙古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和蒙古族象棋(喜塔尔)比赛,让现场掌声、欢笑声不断。会上表彰了尊老爱幼典型代表敖金凤、好媳妇典型代表白杰、好人好事典型代表韩凤英和劳动模范典型代表代文庆。他们是村老年人协会和村委会联合评选的,45岁的白杰身穿蒙古袍,笑盈盈地说:“大家能认可我,我很开心。”白杰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公公和婆婆80多岁了,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她一个人伺候老人、教育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干活,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能干活,还孝敬老人,全村人都竖大拇指。”王桂芹说。 化解各种矛盾的老年人协会 在查干哈达村,人与人发生矛盾了,不争吵、不谩骂,大家邀请双方都信任的调解人居中调停、评判,以化解双方的纠纷。在一年一度的睦邻节上,双方相互认错,进而握手言和。 调解人中,既有以吴秀英为首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也有以白宝山为首的村老年人协会成员。 白宝山是查干哈达村前任党支部书记,被村民亲切地称呼为“老书记”。多年来,村老年人协会一直秉承“一家有事百家帮”的原则,时刻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