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界首:扶持林下经济助农致富 “我的家庭农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流转土地亩,种植国槐亩,利用河塘与林下发展土鸡养殖,去年仅卖土鸡就收入10万元,通过劳务用工带动周边25户贫困户增收。”日前,安徽界首市王集镇赵大村村民杨天勤对笔者说。 近年来,界首市立足本地实际,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把发展林下循环种植养殖业作为脱贫兜底产业重点推动,拓宽农民脱贫致富路。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该市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从资金、土地、技术、服务4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资金不足的农户,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农商行进行信贷资金扶持。为提高农户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该市定期组织农业畜牧部门加强疫病防控,并邀请农业技术推广员及畜牧专家定期到林场养殖场现场授课,为农户释疑解惑。 截至目前,该市仅王集镇便流转土地亩,种植林木万株,发展5个林下种养结合点,散养土鸡规模达4.5万余只,共吸纳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蒋永听吕燕)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界首:精准帮扶促乡村美丽蜕变“现在啊,俺们的日子富了,环境美了,心里乐了!这都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谈到小郭村的变化,65岁的贫困户宋大爷很有感触。近年来,界首西城街道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一户一法、一村一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促乡村面貌为之一变。 多人的小郭寨村有户贫困户,西城街道制定“一对一精准帮扶”方案,定点定人定责,安排六家企事业及机关单位的多名党员干部进行结对帮扶。贫困户尹中锋,身患残疾不能干重活,只能靠打零工生活,帮扶干部指导他办特色养殖,养殖土鸡、元宝鸡和蓝孔雀,仅半年时间,他卖土鸡就纯收入元。为了增加收入,现在他开了网店,将土鸡和孔雀挂在网上销售。 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资产收益扶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的精准实施、精神发力,先后帮助27户特色养殖、36户公益岗就业、78户产业托管,15户大户带动增收。截止目前,小郭村户贫困户中有户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小郭村以打造文明幸福新农村为目标,深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开启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三大革命”,先后投入投资16万元建设村级文化阅览室,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工作室,铺设了村里水泥路,安装了路灯,用上了自来水。改造危房和维修老房户,农户改厕73户,立面改造墙体平方米,绿化面积1多平方米。 现在,家家户户墙屋喷绘文化墙,庭院种上花草或景观树。村口有超市能买到蔬菜和生活用品。路边每隔几十米便放置一个绿色的垃圾桶。一桩桩一件件处处展示着当下新农村新风貌。 “以前有村民‘眼红’贫困户所享受政策,现在看到整个村子的变化和发展,人人受益,人人共享,邻里也和谐了,‘村两委’威信也高了。”小郭村村委负责人激动地说。 “我们不仅要生活富裕,还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西城街道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真正把农村建成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家园。” (吴丽萍)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靳寨乡:家庭农场助力精准扶贫“这几户的情况我了解,家庭确实困难,咱能帮就帮。”界首市家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段加涛说。 农场成立后,段加涛积极主动带动聂马村贫困户脱贫增收。今年70多岁的贫困户段修仁一脸笑容:“如今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很知足。现在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 和段修仁一样高兴的,还有同村70多岁的贫困户陈素英,“没想到,我家里的3亩土地流转给家丰家庭农场后,每年可以挣到元的租金,我在这农场干活每月能拿到多元工资,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儿了。”陈素英说。 据悉,家丰家庭农场共承包土地多亩,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种植规模大,一年四季都需要人干活。通过家庭农场结对帮扶贫困户,带动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殷芳蒋永听)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东城街道:特色产业让贫困村开出"致富花"“以前都是到外地打工挣钱,现在村里有绿色蔬果、中药材等种植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离家近了,而且钱也不比外地打工挣得少。”界首市东城街道随湾村张庄自然村贫困户李桂兰高兴地说。 李桂兰家中老伴儿患有股骨头坏死,不能从事体力劳动,需要人照顾。由于孙子孙女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由两位老人代为照看,生活的重担压得李桂兰有点喘不过气来。 “年纪大了在外面打工不‘吃香’了,没想到六十多岁还能在村里挣到不少的钱。”68岁的李桂兰介绍,在村里景泰蓝家庭农场务工,每个月基本都能收入多元钱,再加上去年村里给安排的光伏电站管护工的工作,一个月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只李桂兰的个人工资性收入就有两万余元。年,李桂兰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东城街道随湾村位于界首市东部,与太和县接壤,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带。“先富帮后富,走出脱贫致富路”,这些年村里靠着发展果蔬、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不仅为随湾村贴上了闪亮的标签,更为随湾村的减贫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年随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至目前已顺利脱贫户人。 东城街道随湾村依托省道,道路两旁日照充足,该村于年在张庄自然村修建60KW光伏发电站,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收益5万元左右,收益全部发放贫困户手中,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产业发展,村民受益。杨湾自然村村民张素真,今年70岁,因年纪大而且家中还有智残儿子需要人照顾,不能出远门挣钱。现在张素真在友邦菊业苗木基打工,每月收入1元左右,而且离家特别近,五分钟的步行路程就能走到苗木基地。“有20多名村民常年在我们这儿务工,菊花收获的时候用工超过了50人,自友邦菊业落户随湾村以来已经带动村里13户贫困户实现顺利脱贫。”友邦菊业苗木基地负责人随超堂言语中充满自豪。 近年来,东城街道积极吸引种养大户,因地制宜发展菊花、中药材、果蔬、苗木花卉等特色种植。通过加大对带动作用较大的种植、养殖户的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农民种地难、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积极争取对种养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真正使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榜样力量得到发挥,以“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等多种方式,探索出了本地特色产业的扶贫之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应连飞薄凯蒋永听)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点赞有好礼! 一周内(周一至周日)为界首发布点赞超过30次,即可领取由界首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医疗体检卡一张或精美便携水杯一个或著名作家杨红樱签名图书一本。本周共赠送医疗体检卡10张、10只水杯、1本签名图书,每周一上午12:00前凭手机现场领取,先到先得,领完为止。 留言有好礼! 给界首发布留言也有好礼相送!界首发布每周将选取有观点有建设性意见的留言,公布获奖名单。 |